2007年10月17日 星期三
孟買_ 寶里活 電影文化
檢視較大的地圖
孟買 MAPS
孟買(馬拉地語:मुंबई,Muṃbaī,/mumbəi/,英語:Mumbai;1995年以前的舊名為馬拉地語:बॉम्बे,英語:Bombay),印度城市,是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
孟買人口約為1300萬[1](2006年,一說約1840萬[2]),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包括鄰近郊區的孟買大都會區(MMR)人口約為2500萬。孟買是排名世界第六位的大都會區。由於年平均人口增長率達到2.2%,預計到2015年,孟買大都會區的人口排名將上升到世界第四位[3]。
孟買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西海岸外的撒爾塞特島,面臨阿拉伯海。該市擁有一個天然深水良港,這個港口承擔印度超過一半的客運量,貨物吞吐量也相當大。[4]
孟買是印度的商業和娛樂業之都,擁有重要的金融機構,諸如印度儲備銀行(RBI)、孟買證券交易所(BSE)、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NSE)和許多印度公司的總部。該市是印度印地語影視業(稱為寶里活)的大本營。由於其廣闊的商業機會,和相對較高的生活水準,孟買吸引了來自印度各地的移民,使得該市成為各種社會群體和文化的大雜燴。孟買擁有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終點站和象島石窟等數項世界文化遺產,還是非常罕見的在市界以內擁有國家公園(桑賈伊·甘地國家公園)的城市。
人民與文化
孟買的許多居民選擇靠近火車總站居住,以方便前往工作場所,因為每天在路上要花費大量時間。因此,許多人生活節奏很快,很少有時間從事社會活動。孟買居民用高音喇叭慶祝印度和西方節日。
大都會區有它自己的當地路邊快餐口味,包括瓦達帕夫(蓬鬆麵包劈開一半,填入鍋貼)、潘尼普里(油炸crêpe 和羅望子和扁豆調味料)、帕夫布哈吉(蓬鬆麵包加上油炸蔬菜)和布赫普里(爆米花混合物),而且印度南部菜和中國菜都非常普遍。世界性的居民在烹飪、音樂、電影和文學方面有各自獨特的口味,既有印度的也有國際的。2004年,孟買的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終點站、象島石窟均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孟買是印度電影的誕生地(1896年7月7日在此拍攝印度第一部電影)[27] ,最初是無聲電影,後來在20世紀初加上了馬拉地語對話——印度最古老的電影配音。孟買還以大量的電影院自豪,包括亞洲最大的IMAX圓頂劇院,在這裡唱主角的是寶里活、馬拉地語和好萊塢電影。許多電影節會熱鬧整整一年。除了迎合影迷,該市擁有繁榮興旺的戲劇傳統(包括當地語言戲劇和英語戲劇)。當代藝術在政府投資的美術館和私人商業美術館中都得到很好的表現。政府投資的美術館包括賈汗季美術館和現代藝術國家美術館。孟買亞洲文會建於1833年,是該市最古老的公共圖書館。該市還擁有印度大部分的高層建築。最著名的博物館是威爾斯親王博物館和甘地博物館。 孟買是印度性工作者人數最多的城市之一。[28] 儘管賣淫非法,孟買仍然擁有世界上最大、最密集的紅燈區之一——卡馬提普拉。
寶萊塢
影片類別
歌唱和舞蹈、三角戀愛、喜劇
影片的情節多是通俗鬧劇,裡面有很多些公式化的成分,比如命運不佳的情侶,憤怒的父母親,腐敗的官員,綁匪,心懷陰謀的惡人,淪落風塵的善良女子,失散已久的親人和被命運分開的兄弟姐妹,戲劇性的命運轉折,還有方便的巧合。
當然也有些影片有著多些的藝術追求和複雜些的劇情(比如Satyajit Ray、Mrinal Sen、Guru Dutt、Shyam Benegal、Hrishikesh Mukherjee和Gulzar等人的電影),但這些電影往往在票房不敵口味更大眾化的電影。然而,寶萊塢正在轉變。目前的電影正逐漸的朝著打破或諷刺顛覆陳規的方向發展。觀眾中有重要的一部分是年輕的受過教育的城市人,他們希望看到不同的印度電影。
應該指出的是,符合大眾口味的電影中也有不少是有價值的,或者作為精雕細琢的娛樂片,或者以其自身的方式有著藝術上的成就。寶萊塢電影的任何一個影迷都能夠列出一系列超過普通masala電影的影片來。
來源網址: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E%9D%E8%8E%B1%E5%9D%9E&variant=zh-tw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